全国招考热线
400-631-9767
您的位置:首页 > 学校动态 > 正文
扫一扫,关注博华

学校动态

2015年辽宁省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真题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16-03-29 10:10   浏览量:3656 次

2015年辽宁省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真题参考答案


一、请以“给定资料2”中德国在我国南张楼村合作试验区项目近三十年的经验教训为依据,写一份推广建议。

关于南张楼村合作试验区项目的推广建议

   过去的南张楼村属于中等偏下的农村,在1998年被德国确定为“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经过近三十年的项目规划和发展,现在的南张楼村已经成为了宜居的“新城”。以南张楼村合作试验区项目的经验教训为依据拟写推广建议如下:

1、充分整合当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在原有村貌的基础上,做好长远发展目标规划设计,科学规划符合地区实际发展需要的功能区域,给村民的生活创造便利。

2、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注重道路交通等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的健全和完善,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公共事业的投入和发展,不断拓宽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

3、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发展经济建设。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兴建工业产业园区,同时拓宽服务业,挖掘现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多保障。

4、保存原有特色守住乡村文化内涵。在建设的过程中保存原有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保存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

二、根据“给定资料5”概括巴黎城市建设的成功做法。(20分)

1、城市发展规划调整成为保持巴黎国际城市地位的有效措施之一。

2、通过巧妙的规划、设计轴向空间发展战略既保持了中心区的繁荣,较完整的保留了老城区的历史风貌,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有序的增长空间。

3、注重新区与老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互通,整体城市形象的风格统一,使新区不但在交通上与老区紧密相连,更在城市形象上融为一体,使城市的历史得到延续和升华。

4、注重新区的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发展新区经济建设,拓宽新城区的服务功能,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拓宽就业途径,解决新区居民就业和生活保障。

5、大力发展新城区的教育,每座新城都有自己的大学和众多的职业技术学院。

6、新区建设规划设计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

三、根据给定资料,阐述你对资料1中“谈及城镇化只论及农民的城镇化,实际上是不全面的。”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城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城镇化,既泛指全中国13亿人口,又重点指的是8亿具有农民身份的国民,尤其是长期在城镇从事非农业的2.6亿农民工群体。建国以来,“城里人”凭借城市户籍享受了“剪刀差”等带来的比“乡下人”更多更久的公共产品等社会福利,为支持城市发展,农民和农村几乎被掏空或者半掏空,由此产生农民、农村生存与发展的严重贫血缺钙现象。因此,城镇化是要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城里人”与“乡下人”互换的过程,这不仅意味着乡下人到城市从事非农产品进而加快城市的繁荣,同时也包括城里人带着资金技术到乡下经营农业活动,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才能真正从“物质的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

四、给定材料中提到,老上海人认为里弄是“以前的上海最有人情味的地方”,请结合给定材料及个人思考,以“人情味——从传统到现代”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新型城镇化要留住文化的“根”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里弄”,这些都是人们记忆中代表城市的文化符号,是城市的文化内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楼林立,大厦纵横,原有的那种邻里守望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正逐渐消逝变淡,文化传统中哪些优秀元素也正在慢慢成为一部分人的集体记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内涵不断丰富,要求更加明显。然而,在当今的城镇化建设中,自然生态、文化、古居民被一步步“蚕食”,原滋原味富有个性的传统文化变淡甚至消失,越来越多的城镇抛弃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变成“千城一面”的新城。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城镇化是为了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鉴于此,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仅是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留住文化的“根”。

新型城镇化,要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我们的城镇化建设必须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虽然农民的生活方式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逐渐向城市靠拢,但城市功能不全,百姓生活不便等诸多的城市发展误区挤压着人的发展空间。新型城镇化必须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公共服务项目的整体全覆盖;在此基础上,促进地域产业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努力增加城市的就业容量,为城市的健康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注重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将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要更懂得城市文化的传承。城市的建设需要懂得涵养城市的文化,留住乡土记忆,让乡愁找到“归路”。城镇化的发展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考虑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建设,毕竟物质条件上的满足只是提高了表面上的“幸福指数”,有型无实。而城镇化还需要融入更多的“人情味”,让精神上也得到满足,才能提高内在的“幸福指数”,达到形神具备。在不断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的同时,尊重农村居民的乡土情结,在城镇化建设中融入更多的“乡风”,最大限度的留住和保护农村文化的“根”,解决他们的“乡愁”,保存好更深层次的精神价值所在。

“观鸡雏可以知仁。”如何让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使传统文化依然可以成为城镇化后人们的精神力量源泉,是一个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分外注重的问题。城镇化是我国的大政方针,也是各国发展的普遍追求,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侵润,仍旧有传统和现代结合得很好的文化作精神支撑,那样的农村和城市的融合,才是社会的真正底色。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服务热线:
400-631-9767
024-22503899 / 62237230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奉天街167号奉天银座C座11楼11室
乘车路线:地铁2号线在“惠工广场”下车;公交路线(264 、123、216、244、168、)在北站站下车 南行500米。